生活的確是黑暗的,除非有了渴望,
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,除非有了知識,
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,除非有了工作,
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,除非有了愛;
當你們帶著愛工作時,你們就與自己、與他人、與上帝合為一體。
什么是帶著愛工作?
是用你心中的絲線織布縫衣,仿佛你的至愛將穿上這衣服。
是帶著熱情建房筑屋,仿佛你的至愛將居住其中。
是帶著深情播種,帶著喜悅收獲,仿佛你的至愛將品嘗果實。
是將你靈魂的氣息注入你的所有制品。
是意識到所有受福的逝者都在身邊注視著你。
——紀伯倫《先知》
稻盛和夫曾說:“向工作傾注的愛,就是最好的老師。它能讓你傾聽到產品發(fā)出的‘竊竊私語’,甚至聽到產品的‘哭泣聲’。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作自己的孩子,滿懷愛,細心觀察時,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、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”。
對工作傾注愛很重要,如果你能喜歡自己的工作,喜歡自己制造的產品,當問題發(fā)生時,你就不會茫然不知所措,而是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。
物質有“可燃型”、“不燃型”和“自燃型”三種。同樣,人也可以分為三種:
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“可燃型”的人;
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“不燃型”的人;
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“自燃型”的人。
想要成就某項事業(yè),就必須成為“自燃型”的人,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,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。
在年輕人中偶爾也有這樣的人,他們相信虛無主義,總是表情冷漠,怎么也熱乎不起來,甚至還會給別人潑冷水。遇上這樣的人可不好辦。在企業(yè)里,在體育團隊里,這種“不燃型”的人哪怕只有一位,整個集體的氛圍就會變得沉悶壓抑。我希望同事們都是自燃型的人,不用“點火”,他們也會自動燃燒。
融入到工作中去
對自己的工作、對自己的產品,如果不注入深沉的關愛之情,事情就很難做得出色。
“工作是工作,自己是自己”,把“工作”與“自己”分開,讓兩者保持距離,這是最近年輕人中流行的觀點。然而,要做好工作,就應該消除“工作”和“自己”之間的距離,要悟到“自己就是工作,工作就是自己”的程度。這兩者密不可分。
也就是說,連同身心一起,要全部投入工作、熱衷于工作,達到與工作“共生死”的程度。如果對工作缺乏如此深沉的摯愛之情,就無法抓住工作的要領。就無法從心底品嘗到那種成功的欣慰,特別是向新的、艱難的課題發(fā)起挑戰(zhàn)并戰(zhàn)勝它們時。
對產品傾注愛
在制造業(yè)中,很多時候,產品制成率(合格品相對于投入的全部材料的比率)很難提高。這時,首先要邁開雙腿走進現場,然后,要帶著愛,用謙虛的目光,對產品進行仔細的審視和觀察。
如果你真的能仔細傾聽,產品的問題或機器的故障,就會自覺地呈現在你面前。你會聽到從產品或機器里發(fā)出的竊竊私語,它們會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。這就像高明的醫(yī)生只要聽到心跳聲和心搏數有異,立即就能感知患者身體的異常。與此相同,傾聽產品的聲音,用心觀察產品的細部,就能明白問題和差錯的原因所在。
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產品,就會聽到了產品的“哭泣聲”。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作自己的孩子,滿懷愛,細心觀察時,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、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弄清了一點,那就是原料放進模具加壓后,因為上面和下面施壓的方式不同,原料粉末的密度也不同。反復試驗的結果發(fā)現,密度低的下部收縮率大,因而發(fā)生翹曲。然而,雖然弄清了翹曲產生的機理,但要做到上下密度均勻卻仍然很難。
這個例子說明,向工作傾注的愛,就是最好的老師。當工作遭遇困境、迷失方向時,它能讓你傾聽到產品發(fā)出的“竊竊私語”,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,使你的事業(yè)開始新的起飛。
在“漩渦”中工作
為了順利推進公司或團隊的工作,無論做什么事情,都需要有一個精力充沛的、起核心作用的人物。
這樣的人將成為全體人的中心,宛如一股上升的氣流自平地而涌起,將全體人員卷入,帶動整個組織一起行動。像這樣自己主動領頭、帶動周圍的人把工作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的人,我把他們稱做“在漩渦中心工作的人”。
無論什么工作,一個人單槍匹馬總是很難做好。你一定需要上司、部下以及周圍人的協(xié)助才能順利展開。
然而,如果你不是在漩渦的中心,只在漩渦四周咕嚕咕嚕地跟著大家轉,就很難體會到工作的真正樂趣。讓自己進入漩渦中心,積極地把周圍的人裹挾進去,你就能品嘗到工作成功之后的欣喜之情。
一個組織里總有這樣的人:沒有誰來要求他做,他卻自己主動提議要干這干那。不是只有老一輩的人才會這樣,年輕人中也有這樣的人,他們會召集前輩、師兄們前來,然后向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。
如果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員工提出:“師兄,董事長講了要提高銷售額,今天下班后,大家集中討論一下怎么來提高,好不好?”
如果能開口說出這樣的話,此人就是“在漩渦中心工作的人”,他就有希望成為團隊的領導人。敢于說這樣的話的人,不是為了裝樣子給別人看,而是真的熱愛工作,有強烈的“問題意識”。只有這樣的人,才有這種魄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