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分析的目的不僅僅是說明這份工作需要做些什么,什么人可以勝任,最重要的是能夠清晰地指明員工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。但是很多企業(yè)往往達不到這種效力,究其原因,是走進了一些誤區(qū)。
走出工作分析的種種誤區(qū)
L君工作表現(xiàn)出色,引得另一家公司高薪挖角,高層頓時緊張不已。可結果卻讓公司大大松了口氣,L君竟然不為高薪所動,每天上班下班,一如往常。這下子,同事們都納悶了,L君連到手的前程都不要?這時L君才道明原委:他的崗位說明書上明明白白寫著,如果達到某一業(yè)績指標,就能拿到和那家公司相差無幾的報酬,F(xiàn)在,他離這個目標只有一步之遙了,如果走了不是前功盡棄嗎?再說,跳槽也有不小風險。權衡再三,L君謝絕了對方的美意。
工作分析的目的不僅僅是說明這份工作需要做些什么,什么人可以勝任,最重要的是能夠清晰地指明員工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。L君的例子就體現(xiàn)出工作分析找對“路子”的威力,但是很多企業(yè)往往達不到這種效力,究其原因,是走進了一些誤區(qū)。
誤區(qū)一:重公司,輕個人
大部分企業(yè)的工作分析是完全站在公司角度進行的,就是說,分析的重點放在員工在這個崗位上應當怎么做。對崗位內容的分析再詳盡也是沒用的,因為員工看不到自我價值的體現(xiàn)。同事之間少不了互相攀比:為什么我干得比你多,錢卻比你少?為什么你的工作技術含量比我低,卻跟我拿一樣的錢?如果工作分析從員工角度出發(fā),多分析分析崗位在公司內部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,員工的心態(tài)會平衡得多。
有的公司把員工職業(yè)生涯規(guī)劃也作為工作分析的內容之一,這個思路非常好,但實施起來往往失敗,就是因為這種規(guī)劃是公司一廂情愿的。如果員工在這個崗位上只能干3年,那為他設計10年的職業(yè)生涯有什么用呢?你應該分析,在這個崗位上干了3年之后,他能掌握什么知識技能、工作經驗,可以再朝哪個方向發(fā)展。
誤區(qū)二:重責任,輕權利
計劃經濟時代的崗位責任制,講究責、權、利的統(tǒng)一,“責任”始終是擺在第一位。在目前人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工作分析則更應突出“利”和“權”,表現(xiàn)出員工的價值,才能吸引人才。“如果你是個銷售員,公司要求你拉來的客戶越來越多,訂單越來越大,卻絕口不提給你報銷手機費、交通費的事情,你能愿意嗎?其實這類福利企業(yè)一般都有,但有的企業(yè)就不明明白白告訴員工,結果令員工感到沒什么奔頭,走人了事。
誤區(qū)三:重內容,輕業(yè)績要素
不要幻想能把某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全部列舉出來,不僅列不完,而且這個方法也很笨。如果一個記者突然遇到火災,他能袖手旁觀,然后說“我的崗位說明書上沒寫我要救火”嗎?所以,進行工作分析時,不要浪費時間去列舉,而要寫出幾個主要的業(yè)績要素。比如對一個電工,要他“及時修理壞掉的電燈、電扇等電器”,不如寫“時刻保證管轄范圍內的電器都處于正常運轉狀態(tài)”,F(xiàn)在不少企業(yè)還習慣于列舉一二三四,這是過程導向的工作分析,而我們應當提倡結果導向的工作分析。
誤區(qū)四:重業(yè)績,輕動機
古人說,道術合一,但工作分析的過程中卻屢屢出現(xiàn)重“術”輕“道”的現(xiàn)象。最明顯的是,在
績效考核上只注重表現(xiàn),不關注動機。一個人天天加班,是不是就應該表揚?其實,員工加班是對老板的諷刺。如果事情多得做不完,老總應該增加人手;如果工作效率低,老總應該好好培訓;如果他只是為了圖表現(xiàn),就更不能鼓勵了,因為加班會浪費公司的資源。還有,一個人總是在上班時間看專業(yè)書,也要摸摸動機。如果他是為了把工作干得更好,應當鼓勵;如果他是在悄悄為跳槽做準備,老總還笑得起來嗎?所以,在工作分析時還要加上個“動機導向”。
誤區(qū)五:重畫餅充饑,輕切實可行
企業(yè)在招聘時都會說,你到我們這里來肯定大有前途,這等于是畫了張大餅。既然企業(yè)常講以人為本,那就該落實到工作分析中去。應聘者都會關心,我第一年有什么樣的薪酬和培訓?第二年呢?這些都應該分析清楚,給他前進的方向。L君的例子就很典型。合同上寫的都是固定數(shù)字,比如月薪2000元。但工作分析不能這樣做,應該設定彈性目標,比如2000-5000元,告訴員工,干得好了能有5000元。這樣,他就不會光顧著跟別的崗位上的同事比,而是跟自己的過去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