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上有個流傳特別廣的說法:我是來上班的,不是來交朋友的。
過去,我特別篤信,上班就是為了工作,也經(jīng)常提醒自己不要和同事走得太近,聊得太多?稍诼殘鲞@些年,我就發(fā)現(xiàn),職場沒有朋友,是一句很坑的忠告。
有個海歸同事,在一家世界五百強的海外辦公室工作了好多年,回國之后,水土不服得厲害。無論是同事合作,還是職位升遷,頻頻受挫。他為此苦惱了很久,自己平時工作努力,能力也沒話說,連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。
這才是職場最可怕的地方,你知道自己有待改進,又不知該從何下手。后來問了一圈,才知道,原因竟然是:同事關系疏遠。
同事苦惱地問我,上班不就是為了工作嗎。
過去,我也特別篤信,公私分明,沒必要和同事走得太近,聊得太多?稍诼殘鲞@些年,我卻發(fā)現(xiàn),職場沒有朋友,是個很坑的建議。做人下屬,伺候好老板就行了。可要想在職場持續(xù)打怪升級,你的朋友就是你的級別。
中國式職場,關系未必大于實力,但做人一定和做事同樣重要。你想要跨越層級,會做人這種軟實力,不可或缺。朋友帶給一個人的資源,無論對菜鳥還是老司機,都至關重要。
記得《杜拉拉升職記》里有一個經(jīng)典橋段,杜拉拉升職路上,最困難也是最出彩的就是一個特別難的項目:新公司裝修。
剛接到項目的時候,杜拉拉沒有資源,沒有經(jīng)驗,甚至連流程都不清楚。這和很多初入職場的小白很像——有時候你突然就接收了一個任務,但是完全沒有人告訴你該怎么做?啥爬瓍s很成功完成了這個項目,其中有一步很關鍵:找對人。
她動用了自己在公司所有的人脈,找到公司里所有能說上話的同事,給了她很多供應商的關鍵信息。
這個自己找資源的技能對于小白來說,尤為實用。當你沒經(jīng)驗又不知所措的時候,關系就是你的資源。你能動用的資源越多,職場越順利。
我曾經(jīng)就吃過這方面的虧。初入職場,總覺得做事就好,所以除了布置任務,和上級交集很少。我就這么不咸不淡地干了幾個月,直到一個同級的同事,先我一步升職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就在我還苦苦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,她說起業(yè)務早已頭頭是道。
后來,我研究了一番,才發(fā)現(xiàn),她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前輩,經(jīng)常在業(yè)務上指點她,因為關系好,平時吃飯聊天,也知道不少公司里的事兒,采坑的幾率很低。
除了能力過關,態(tài)度認真,她還對別人特別上心。
那會兒,和她在一個小組合作,她不僅可以說出每個組員的特點,還會記著每個人的生日,甚至飲食習慣和喜好。沖咖啡的時候會給鄰桌捎上一杯,點下午茶外賣會依著不同人的喜好去點。她不是事事都侃侃而談的類型,但卻是一個特別認真的聆聽者。所以,大家評價她,都覺得溫暖,信得過。
老板也知道她特別能和人相處,不時會找她聊天,聽她說說同事的真實心聲。這樣的人,怎么可能不出眾。
從她身上,我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:在職場,你必須有交朋友的意識。
善解人意,關心他人,都是職場重要的軟通貨。和誰都能交上朋友,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。懂得交朋友的人,都有同理心。他們能理解別人的不容易,也總能說到別人的心坎里,而這些都是一個好領導必須具備的潛力。
當我們說交朋友,其實是在談感情。
在職場,總有人說,不要談感情,傷錢。可你總會發(fā)現(xiàn),現(xiàn)實里,懂得講感情的人,總比冷冰冰的人能決勝千里。
經(jīng)濟學家早就告訴我們,人的理性是有限的,我們的決策經(jīng)常被感情推動。這就像每個人都說只要給我錢,環(huán)境多么惡劣的工作我都做?涩F(xiàn)實里,這些人根本就堅持不下去。原因很簡單,沒有人能活在情感真空的環(huán)境里。
在談判技巧里,有一條非常好用。如果你能用感情打動一個人,其實省錢省力。
曾經(jīng)聽過一個故事,兩個房產(chǎn)中介,其中一個陪著客戶看了兩個月的房子,跟房主討價還價,寧可從自己的傭金里讓利,都沒拿下這個客戶。
另一個三天就賣了一套500萬的房子,就是因為他的一句話打動了買家。原來,這個房子買了做新房用的,女主人總想多挑挑,買個合適的。這個中介小哥只說了一句,好房子就像好男人一樣,得及早下手。一語說中女主人的心事,年紀不小了,結婚要盡早。
用感情打動一個人,遠比金錢更快更準。所以,真正聰明的人都很走心。
職場應該交朋友,但怎么交朋友考驗一個人的水準。
我觀察了一下身邊會交朋友的高手,都能做到這兩點:一是欣賞他人,二是分寸感。
一個公司或者組織,里邊兒就是一個小江湖,所謂江湖,一定有各種背景、各種性格的人。有的人處世態(tài)度是,合則來,不合則散。這種態(tài)度不是不好,但注定了只能在某一個小圈子里,如果一個公司或者部門,恰好沒有這類“合”的人,會很容易沒有朋友,過得很苦。
更聰明的人,是學習欣賞不同。
馬云在一次采訪里說,成功的人都“永遠相信別人比自己聰明。”他告誡所有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都要“學會欣賞別人”。
職場上同樣,如果你善于捕捉他人的優(yōu)點,那么和你合得來的人,你能交的朋友絕對不會少。我見過一些性格內(nèi)向或者不善言辭的同事,因為善于欣賞他人,待人真誠,也能在公司擁有令人羨慕的人脈。
第二點,就是分寸感。
職場上的朋友,有很多種,有死黨,也有君子之交,但更多的是能合作共處的普通朋友。
那些職場沒有朋友的人,多半是因為沒有分寸感。他們以為哪里的朋友都要交成推心置腹,甚至單方面用好朋友的標準去要求別人。
說到分寸感,我最佩服的就是馬東,有一次他接受雜志采訪時說:“最高的情商叫自有分寸”。確實,能在《奇葩說》里hold住這么多大咖和奇葩,不得不讓人佩服。難怪史航形容馬東,最牛的地方就是“精確和分寸”。
職場如戰(zhàn)場,但也不是戰(zhàn)場。說它是戰(zhàn)場,是要你隨時保持自己的戰(zhàn)斗力,可說它不是,也是提醒我們,情感是個有力武器。所以,職場混得好的人,都很會交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