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曹操就是疑心太重,配合周瑜與諸葛亮搞了個火燒赤壁出來。前陣子還被吳宇森拍出了個不倫不類的陸地版《赤壁》的電影,在我看來,真是雞肋。
很多企業(yè)與HR也在商討,“背景調查”到底有沒有用?我經(jīng)歷了無數(shù)次的背景調查后,也成了“背景調查”無用論的擁戴者,而且還帶著聲嘶力竭的反對聲音——樂此不彼!
后來,我發(fā)現(xiàn),這與我薪酬有關。因為公司有比較嚴格的
績效考核。招聘到位率里還有一個招聘周期要考核。背景調查經(jīng)常會把一些原本已經(jīng)通過終試的人刷了下來。這很痛苦、很悲傷、很遺憾。‘斎灰埠軕c幸!
你想吧,經(jīng)過“九牛二虎”、“坑蒙拐騙”、“不擇手段”弄過來的人,最后又倒在了你的面前……是件多痛苦的事。另外就是完不成目標,
績效考核要扣分,然后被扣錢,無法評優(yōu),獎金變少等好多事,至少被“背景調查”搞得烏煙瘴氣,亂七八糟。
再加上背景調查的難度(有做過背景調查的朋友應該知道),打電話給一個公司要找好幾個人,最后得到的是人事部某個HR冷冷的聲音:你找他有什么事吧?想做什么?為什么要查他?我現(xiàn)在很忙,幫不到你!我不了解這個人,不認識!……做背景調查時經(jīng)常聽到的是這樣一些不負責任的聲音。古語言: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。我認為,公司的興亡,也和你有很大關系。尤其是做HR的人,背景調查也是雙向的。
記得一次調查一個公司的財務副總,是一家外企。電話打到前臺,然后轉,前臺極其有禮貌,聲音甜美,讓我心花怒放。但轉到人力資源部時,接電話的一位女士,則讓我怒氣沖天。
過程如下:
本人:您好,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吧,我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組,有一個背景調查需要您協(xié)助一下的。
女士:你找誰!
本人:您好,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吧,我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組,有一個背景調查需要您協(xié)助一下的。
女士:沒空!
“啪”的把電話掛了。我的心有所波動,但為完成工作,依然打了個電話過去。
接電話的依然是這個女士。
本人:你好,我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,有一個叫某某的,想讓你協(xié)助做個背景調查。
女士:不認識這個人。
本人:他是你們財務副總,在你們公司做了五年了,是前年走的。能否幫我查查?
女士:不用查了,不認識。
“啪”的一聲又把電話掛了。
這一來,我以為是真的不存在這樣的一個人。如果從背景調查的角度看,我招聘的這個人有大問題了。背景調查即可可以得出結論:這個副總在說假話!
但我是個落地才知道反彈的人,對某些事情,我有著極強的韌勁。因為我不相信那樣的一個高層還用這么小兒科的話來騙人。于是我再次打通了那家外企人力資源部的電話,依然是找到那位女士。
本人:您好,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吧,我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組,有一個背景調查需要您協(xié)助一下的。
女士:你很煩啊。不是說沒這個人嗎?
本人:麻煩您幫我查一下,或問一下您身邊的同事好嗎?可能是因為當時您還沒入職吧?
女士:你等等……這一等,足足等了近十分鐘,而耳邊聽到的卻是她和其他人說笑的聲音。
我有些火氣,可是沒辦法,前臺只提供她的分機。我索性就第二天再打個電話過去吧。
本人:您好,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吧,我這里是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組,有一個背景調查需要您協(xié)助一下的。
女士:都說不認識那個人了……(被我打斷)
本人:小姐,我們都是同行,您真的有那么忙?!(極其奮怒的聲音,據(jù)后來同事形容,當時像打雷一樣!)
停頓了好一會……
女士:你等等……你查的哪個人,有好多個。我這里看到的,他是個電工,被開除的!我們公司工資是保密的,不方便透露!
招聘是需要講耐心的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。也許對很多人來說,應該放棄這個人了!可我一想,好不容易經(jīng)過層層面試,錄用一人。難道又要用到
獵頭?好貴啊,要十多萬呢!招一個人都要那么多錢,那還要我這個做招聘的人做什么?!
我再次打通那家外企人力資源部的電話,依然是我和那個女士的對話,陳述了利害關系后,她同意找他們經(jīng)理問問。
最終結果是那個財務副總順利進入了我當時的公司。并因為他的加盟,公司正在籌備的上市如虎添翼,成功于香港聯(lián)合交易所上市。雖然現(xiàn)在我已經(jīng)離開那家公司,但和那個副總依然有聯(lián)系,說起當時的背景調查,我們二人都是感觸很深。
背景調查,讓企業(yè)歡喜讓企業(yè)憂
當今的社會,很多企業(yè)與誠信背道而馳。很多求職者也一樣。如果繼續(xù)下去,這個社會是不健康的,而最終受傷最深的還是我們求職者。
比如對于學歷,F(xiàn)在企業(yè)很多重能力不重學歷。但學歷畢竟是通過長久的學習得來的,如果完全不顧,對那些寒窗苦讀的人來說是不公平。的確這個社會上,沒有上過大學而成功的人大有人在,但讀過大學這樣的人,成功的會更多!
很多人都說,大企業(yè)好混,人際關系搞好了,不做事也可以混個所以然來。我有點同意這個說法。但為何大企業(yè)對學歷的驗證如此情有獨鐘?其實這也是背景調查的一種方式。因為這種方式可以避免一些不誠信的事件。我曾通過學歷驗證,為公司的裁員,節(jié)約了一大筆費用。因為用假學歷進公司的人,一律無條件開除。也許有人說這不合法,但對中國而言,不合法的東西多了,合理就好,和諧就好。有很多人罵人事部的人說倒過來說,不是人(部事人)。但既然選擇做了人力資源,有時你就得完全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處理問題,去看問題。因為有時這涉及一個企業(yè)發(fā)展與存在的問題。
背景調查是把雙刃劍
對于個別別有用心的求職者,我們還是要注意的。但也不是所有的職位都需要做背景調查——關鍵崗位才做。
從我個人的工作經(jīng)驗看,我覺得做背景調查有以下需要注意的:
1、必須要取得被調查人的書面同意。因為有時調查不止關于工作上的東西,還會有個人的隱私問題等。
2、從114或網(wǎng)絡上查詢公司電話。在114與網(wǎng)絡均查無此公司的現(xiàn)象是極少的。如果真有,你則需要考慮一下該候選人。
3、不要過于相信
獵頭公司的背景調查。因為前段時間有獵頭顧問與候選人合伙騙公司的事件。
4、如有必要,親自上訪。或找更專業(yè)的調查公司。
5、做調查前要設置好不錄用的標準。如出現(xiàn)誠信方面問題,或被前公司開除等。
這個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。背景調查時,被調查者有一些不對應也是理所當然的。如工作時間不對應,職位有些出入等。個人認為,一個人的簡歷如果沒有一絲水份,我認為這個人是傻子,在現(xiàn)有中國國情和如今企業(yè)的文化中是難以存活的。
背景調查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用人風險
我曾在現(xiàn)在的公司做了一個審計經(jīng)理的在職背景調查。在職背景調查風險是非常大的。如有絲毫出漏對候選人的傷害是非常大的,公司也會承擔一定的損失。
當時我是以一個海外旅游公司的名義進行背景調查的,聲稱因為當事人有申請海外旅游,有些保險等事宜需要了解。于是趁機了解了薪水及工作方面的事情。調查的結果讓我心驚肉跳,被調查者在當時的公司出現(xiàn)過多次工作失誤,屬于“待業(yè)”人員,即等著公司開除拿補償金的人。
所以說,面試只是一個過程,一個面談的過程。不管你有多少年經(jīng)驗,閱歷多廣,你也會有被“騙”的時候,現(xiàn)在的招聘市場是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的時代。求職者也在全面武裝自己,甚至武裝到了心臟。那些形式多樣的面試,與各種各樣的測評對他們而言或許已是小菜一碟。
當今職場,在勞動合同法出來后,真的是“請神容易,送神難”。尤其在招聘高層時,稍不小心,公司就會有那種殺敵一萬,自損八千的事。
對于背景調查,個人建議同行們應該更熱情點,因為背景調查是種雙贏的合作。除了職業(yè)素養(yǎng)、公司形象外,其它對你所在公司業(yè)務也是大有幫助的。你想一下,如果一個在你公司工作的人,亂七八糟,但還說在你們公司是高層。試想,業(yè)內間若傳一下,說某某公司真差,一個那么差的人也招進來做高層……這不是打咱們HR的臉嗎?還影響到以后的人才引進呢!
很多人都說一流的人才是培訓起來的。但我現(xiàn)在依舊堅持我的觀點,一流人才是招聘進來的!事物都有二面性,企業(yè)的文化也不一樣。也許背景調查對某些公司真是一無是處,但個人認為,背景調查絕對是一個公司長久健康發(fā)展的“穩(wěn)速器”!
作者:高高,現(xiàn)任職于流行美全國連鎖機構,招聘主管,愛好籃球、游泳、登山、看書,堅信:如果對現(xiàn)狀不滿,要么沉默,要么奮斗,要么去死;我想過成功,也想過失敗,但就是沒有想過放棄!
來自智聯(lián)招聘 聘周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