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語:騰訊、阿里巴巴、華為等巨頭型企業(yè)的成功必然有其管理戰(zhàn)略的獨到之處,正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每個企業(yè)的自身狀況也千差萬別,雖然有些共性的經驗可以借鑒,但照搬全抄可能也并非明智之舉。華為首任HRD張建國表示,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和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文化,使得華為在員工忠誠度、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力等方面形成獨特優(yōu)勢,從而保證華為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以下為張建國觀點摘錄。
任正非穿著大褲衩面試我
我是1990年到華為的,當時(我)到深圳找工作,剛好有個朋友以前來過華為,給了我一個電話,我(于是)給華為打了電話,從深圳火車站坐車到蛇口(當時深南大道還沒有建成),坐車過去要一個半小時,華為當時還在南油A區(qū)16棟8樓、9樓,租的民房,8樓是兩室一廳,9樓是一個筒間。
找到任老板,他親自面試(當時進人都是他自己面試),深圳很熱,進門以后,他跑到浴室里沖了個涼,然后穿著褲衩出來給我面試。因為我原來是學通信的,不是搞人力資源的,他一看我這個專業(yè),又是研究生學歷,當時的研究生還是比較少的,對華為來說也是很稀少的。他看了我之后基本上沒問什么就讓我來上班,我也沒問工資多少,我怕問了之后他就不要我了。我來到華為的時候也沒什么理想,對我來說有口飯吃就行,當時根本不敢問工資多少。上班之后第一個月工資發(fā)了300塊錢,這還是不錯的,當時內地的工資只有100多塊錢,300塊錢工資用來生活也夠了。
我就這樣到了華為。
“吵出來”的薪酬體系
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其實就是從市場部考評辦公室開始的,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“分贓”,也就是獎金怎么分,這是遇到的第一個問題。這個獎金如果分不好的話,可能沒有人愿意往前沖,我被調回來以后,做的就是這件事。當時我們自己也沒有經驗,獎金的計算就按業(yè)績來計算。但是那一年獎金制度出來以后,在年底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,當時有兩個銷售人員,一個在上海,華為當時還沒有真正打入上海的市場,但是那是一個戰(zhàn)略市場。另外一個銷售人員被派到烏魯木齊,這時候剛好也是農話(編者注:“農話”即固定電話中的區(qū)間通話,收費按照農村標準收取)大力發(fā)展的過程中,所以他的業(yè)績很好,獎金算出來以后,在烏魯木齊辦事處的人的獎金是20多萬元,上海這個人的獎金算下來大概不到1萬元。獎金應該怎么發(fā)?這個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。最后給上海辦事處的人發(fā)了大概3萬來元的獎金,給烏魯木齊的人發(fā)了大概是10來萬元,是最高的,但是就沒那么多。
這個問題我們拿出來讓各個辦事處主任討論該發(fā)還是不該發(fā),大家意見也不一樣,有人說要發(fā),否則以后公司就沒有誠信了,沒人相信你的制度了,但是如果發(fā)了的話,誰愿意去上海?如果上海這個市場沒人做的話,華為就永遠進不了大城市。戰(zhàn)略市場沒人去開拓,公司永遠上不了這個層次。這件事情出來以后,我們就覺得獎金發(fā)放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。
當時公司也面臨一些問題,在1996年,公司已經有1000多人了,工資怎么發(fā)都不知道,每個月每個部門都在申報要給員工調薪,任老板也不認識這些人,到底是應該發(fā)還是不發(fā)呢?發(fā)也不行,不發(fā)也不行,心里沒底。
當時公司就搞了一個工資改革領導小組,這個小組大概由30多人組成,都是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的人。工資改革小組工作了三四個月時間,每次討論工資怎么改,每次開會都沒結果,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重要,比如說搞研發(fā)的認為,華為是高科技企業(yè),我們研發(fā)最厲害,所以工資應該最高;搞銷售的認為,你們的產品根本就不行,跟國外公司差遠了,你們的產品這么差我們都把它賣出去了,那肯定是我們銷售厲害;財務也是一樣的,財務覺得,我們雖然沒有像你們這么厲害,但是我們這里有博士,這對公司未來來說,價值是巨大的,工資也應該拿得很高;后勤的又說,我們的工資也不能太低,如果哪天我們不做飯,你們沒飯吃,公司也沒法運營。
最后吵了兩三個月時間,沒有任何結果。
后來我當了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(jiān),任老板說,你不要每次都抱一大堆資料說這個人很好,要加薪,能不能有一套評價方法。后來我到香港去考察,因為內地的咨詢公司還非常少,我在香港考察了十個公司,這十個公司中有兩個我認為比較好,一個是合益公司,我覺得它的評估理念、方法都很好,可以請他們來幫我們做;另一家是CRG,它的方法更加簡單,更加適合于做制造業(yè)的評估方法。任老板說兩個公司都請,合益在華為總部做,CRG在華為旗下的莫貝克公司做,兩個同時做,看哪個更實用、更有效。我們這才知道什么叫人力資源架構體系,方法是什么,工資體系是怎么設計的,不要把人跟職位放在一起,把人跟職位分開。職位有一套評估方法,不是把人的學歷放進去,而是與業(yè)績、任職資格能力掛鉤,這樣進行評價,進行工資調整,這樣才開始建立了華為的薪酬管理體系。
雖然公司結構在不斷變化,職務也在變動,但是這個框架體系仍然存在,證明這套體系確實是有效的。薪酬體系如果有問題的話,無外乎兩種情況,一種情況是某些人工資拿高了,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某些人工資拿低了。工資拿低了可以往上提,把工資拿高的人往下降就很難。如果沒有這套體系的話,公司的制度經常變化,這對公司來說是一種致命的打擊。
不一樣的秘書體系
華為的秘書跟一般企業(yè)的秘書不一樣,一般企業(yè)的秘書都比較年輕、漂亮,首先讓老板看起來比較高興,每天精神比較好;在華為,十幾個人以上的部門都配一個秘書,但這個秘書不屬于某個領導,而是屬于這個部門的,部門之間的業(yè)務溝通、信息管理都是秘書負責。
當時華為的秘書很多,大概有五六十人了。但是這些秘書在想,我干了幾年了,還繼續(xù)干這個職位嗎?我要干一輩子秘書嗎?他們總是沉不下來,不踏實。而且干了幾年之后,和領導關系比較熟了,就會跟領導說,能不能把我調到其他部門做一個專業(yè)職務,都不安心工作。
所以我們的任職資格體系是從秘書開始做起的,當時給華為的秘書分了五個級別,如果可以到四級、五級,就可以到其他部門做管理人員,但是一級秘書應該做什么呢?要有最基本的技能,比如說打字的速度要達到多少,必須會Excel,要會編輯文件、數據統(tǒng)計,所有要求非常清楚,對他們還有考核。當時在七樓食堂,每天晚上放二十臺電腦對他們進行考試。這樣做了半年多以后,覺得秘書的能力提高了很多,這套辦法非常管用。從那開始以后,才做了銷售人員的任職資格體系、研發(fā)人員的任職資格體系。
大家如果了解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,它主要是幾大模塊,一個是績效管理模塊,一個是薪酬管理體系模塊,一個是任職資格管理體系模塊。這三大模塊是人力資源最主要的內容。
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三大模塊
多元化薪酬管理體系
華為的薪酬管理體系有幾種形態(tài),一個是股權分配,還有工資、獎金、福利。期權結構對華為來說是非常核心的,包括對公司的安全也起到很大的作用。股權怎么評定?專門有一套評估的標準,根據職業(yè)特征,分別對應領導、管理層、技術、營銷部門等,每年評一次。它是一個標桿作用,只要本職工作完成得好,工作很踏實,責任心很強的,能起到模范作用,也給他配,包括司機都有。這個方法挺管用,發(fā)錢是一項藝術。
華為有職位評估機構,什么學歷沒關系,按照這個職位應該具備的難度、對知識的要求,來對人進行評價。這個評價分為三個方面,第一是這個職位的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能力,它有橫向、縱向的評價;第二是他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難度有多大,也有橫向和縱向的評價,有一個百分比;第三個是這個職位在公司的層面影響的范圍有多大,也有一個分數評價。
經過這三個因素評價以后,就可以得出一個分數。不同的分數對應不同的級別,工資級別也不一樣。華為那時最高是25級,最低是8級,總共17個級別。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模塊是相關的,如果我們考核的結果不能用到工資的調整、獎金的分配上,如果工資不能跟績效、考核掛鉤,只能拍腦袋、憑關系,那公司怎么能做到公平公正呢?所以我們就按照規(guī)則、制度來,這個是很明確考核出來的。
我們在設計工資線的時候有市場可比性,我知道這個職位外部的工資是多少,我給高了還是低了,這是很清楚的。另外,以前我們每年對干得不錯的都會考慮漲一點工資,是憑感覺做事,現在是憑規(guī)則做事,有了這個體系就不一樣了,比如說搞軟件的可以從第3級一直到第11級,這是跟任職資格掛鉤的;比如說做售后服務的,通過任職資格的評價,我知道把你放在哪個級別合適。在人力資源體系里,績效考核、薪酬管理、任職資格這三大模塊是融為一體的。
任職資格管理體系:建立職業(yè)通道
對很多公司來說,提升職業(yè)能力是非常有用的,尤其對我們中國的企業(yè)來說,領導都是靠自己摸爬滾打干起來的,想找職業(yè)經理人很難,就算找來了也不一定好用,還得靠自己培養(yǎng)。
怎么培養(yǎng)呢?任職資格體系對華為來說非常重要,我前面提過,最早華為的任職資格體系就是從秘書開始做起來的,做起來嘗到甜頭以后,才開始做銷售人員的任職資格體系,這是華為的客戶經理的模型,都是任職資格體系里的內容。
首先是建立職業(yè)通道的問題,比如說我搞研發(fā)的,我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專家,但是一做管理者以后就不行,管不了人,對這個員工來說,怎樣既不做管理者,也可以有待遇上的保證呢?那就給他開放一個通道,這就靠任職資格體系來保證。
華為做的很多事情,大家注意分析一下,它每推行一套體系,都有一套方法去落地,不只是說把文件寫得很漂亮。怎么樣落地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在很多公司里落地這一塊沒有做得這么徹底。
“定制”式績效考核
華為最早做績效考核是從市場部人員的獎金分配開始做起的,后來覺得光是算獎金還不夠,還得有一個KPI指標的考核。華為的獎金不是完全根據銷售額的比例計算,而是以部門來算獎金,各團隊根據業(yè)績獲得一個獎金包,個人的獎金在獎金包里分,然后根據工分分配,工分則是根據KPI考核指標算出來的。
華為的考核是分層分類的,不同的人員有不同的考核辦法。高層主要是考核四個方面:
第一是組織文化建設,即怎么樣推動公司的組織文化建設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首先你要有強烈的使命感、責任感推動組織文化建設,要學會木桶管理,也就是抓短板,還要在團隊里營造正氣。這些對企業(yè)文化認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。通過這個考核明確告訴你,要成為公司的中高層領導干部,你要注重什么。華為的高層基本上都是自己培養(yǎng)出來的,從一開始就在組織里不斷熏陶,業(yè)績干得比較好的人就會被提拔上來,基本上都是這樣。
第二是培養(yǎng)干部,你能不能不斷把優(yōu)秀人才培養(yǎng)出來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總是培養(yǎng)不出人才,說明他不合格;這個體系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干,其他人都不行,他就可能成為這個體系的攔路石,這時候你的體系不可能進步,所以要求下面的人必須冒出來。
第三是怎么制定有效的方針策略。
第四是工作態(tài)度。工作態(tài)度首先強調以公司榮譽和利益為重,然后要以包容心、同理心、平常心和自信心去接受并鼓勵他人提出批評和不同意見,善于團結不同意見的人,不能說別人給你提了意見你就給別人穿小鞋,那以后就沒人敢提了。還要能犧牲個人利益,服從公司整體利益,勇于承擔責任與風險。
華為的考核表有好幾百張,這樣才有可能做到你的考核指標和你的工作內容、目標一致,而不是籠統(tǒng)的一張考核表,每個人的內容都一樣。在考核時也不是光看眼前利益,績效考核是傳遞公司的管理思想、戰(zhàn)略目標。
人力資源部不應該參與考核,它只是制定規(guī)則,具體怎么考核是業(yè)務部門的事。業(yè)務部門怎么去管理它的業(yè)績?就是通過考核不斷去推動、檢查這個事情?己酥皇鞘侄,不是目的,如果以考核為目的,大家把事情做完了,今年總結一下,評個分,考核以后可以發(fā)獎金,那這個考核對公司就起不到任何作用。
管理是考出來的,很多公司的管理體系、管理思想都在講,但是做的時候總是做不出效果來,或者說半途而廢,為什么?因為執(zhí)行力不夠。執(zhí)行力并不是靠培訓能夠做出來的,請個老師給公司員工專門講執(zhí)行力這個課,前幾年很流行講這個課,但是講完以后還是沒有執(zhí)行力?己司褪亲詈玫膱(zhí)行力,就是持續(xù)不斷地考,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考核一次,把目標定下來,看你有沒有改進,如果沒有改就繼續(xù)改,這樣的執(zhí)行力一定能提升。
文章由HR研究網整理發(fā)布,轉載請注明出處!